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页
    吴妃惊呆了,死里逃生似的懵懂抬头看时,见赵宗冕站在这梁柱的另一侧,仍是那副不动声色的神情。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匆匆地从院外进来,一眼看到里头的情形,便叫道:“宗冕!”
    是文安王终于赶到了。
    赵宗栩拔腿冲进来的当儿,赵宗冕已经一言不发转身往门外走去。
    文安王本要追上他,突然发现吴妃还跌坐在尘埃里,他犹豫了一下,忙上前将她扶起:“王妃怎么样?”
    王妃眼中含着泪,摇摇头没有说话。
    文安王将吴妃扶着出了门口,又叫了她的侍从过来伺候,道:“我要去看看镇北王。可不知他又去哪里了?”
    王妃想了想:“劳烦王爷去北院一趟,侧妃等人的尸首就停在那里。”
    文安王心头一震,王妃又低声道:“如果可以,请您拦着我们王爷,务必不要让他看到尸首为好。”
    赵宗栩拧眉看了王妃一眼,点头道:“王妃请也保重。”
    王妃苦笑:“是。”
    文安王转身赶出去,果然在将到北院的路上追上了赵宗冕。
    幸而有赵宗栩百般劝说拦阻,才说服了赵宗冕暂时不去认尸。
    而在赵宗栩替镇北王去看那尸首的时候,才明白了王妃说“不要让镇北王看到”的意思。
    就算向来的沉稳如他,看到这种场面,也忍不住发自心底的胆寒。
    北院所停的一共是三具尸首:林侧妃,奶娘,以及一名侍女。
    个中惨状之详细不便多说,总而言之,根据尸首本身的特征,可以相应地辨认出三人。
    除了这三个外,真珠院其他的下人都在,没有一个缺少。
    且事发后遍查了整个王府,上上下下也没有失踪不见的人口,可见不至于有混淆的。
    而死里逃生的侍女杞子对事发当夜情形的供述,也算是一种佐证。
    第61章
    杞子是那夜死里逃生的人之一, 其他真珠院的人,在事发后也都给仔细看管起来。
    据杞子说,火最初是从里头燃起来的。
    那夜晚风大,窗户开了半扇,大概是风把桌上的蜡烛吹倒,将屋内的帐幔给点燃了。
    那会儿大家都已经睡熟,发现的时候, 整间里屋都是火光蔓延,而雕花床也几乎都给火吞没了,依稀可以看到奶娘的半边身子伏在床边,仿佛是个要去救人的样子。
    杞子因为睡觉打鼾, 睡起来又死沉, 有时候西闲夜间叫她她都听不到,所以等闲不用她值夜,只是睡在外间。
    今晚上是奶娘跟另一个宫女睡在里间守着西闲。等火从里头席卷出来的时候, 杞子仍睡得浑然不知, 还是外头一个小丫头起夜,发现里头火光通明,不知道怎么样,忙跑去把门打开才发现, 那时候火已经卷到杞子的榻上,她的褥子都开始燃烧, 再过片刻, 只怕她也性命不保。
    那小丫头即刻叫嚷起来, 真珠院里众人才猛然惊醒,奔走呼叫,又打水救火,但这会儿哪里还能救的下来,偏偏春日大风,不多会儿,火舌已经透向屋顶,整个院子眼看将变成一个火海,众人慌里慌张地开了门都逃了出去。
    其他众人的说法,也都大同小异。
    文安王赵宗栩来到雁北,原本是为了宣旨,没想到先遇到这种事。随赵宗栩一痛到来的那些朝廷的内侍官,礼部官员们陆续到达后也知道了,一个个心惊肉跳,不敢做声。
    如果换了别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不测情形,圣旨自然是最重要的。但如今对方是镇北王,且又是如此惨事……大家不约而同畏缩起来,只担心镇北王愤怒之下殃及自己,哪里还敢多嘴。
    赵宗栩短暂地安抚了众人道:“我同各位商议一下,等镇北王的家事稍微料理妥当,王爷的情绪平静些,咱们再宣旨意,大家说如何?”
    众人纷纷附和,表示一切都听文安王示下。
    赵宗栩处理了外事,才又返回王府,还没进门就给王府管事拉住,道:“王妃命我们快去找王爷您呢,我们殿下要把要把真珠院的那些人都给侧妃陪葬。”
    文安王大惊:“现在那些人呢?”
    “都已经绑在了北院。”
    赵宗栩打听赵宗冕在书房,便匆匆赶过去,进门就嗅到一股浓烈的酒气。
    镇北王趴在桌上,人事不省,地上有给摔碎了的酒坛子,还有一坛没开封的搁在桌边。
    赵宗栩上前:“宗冕!”连唤几声,都不答应。文安王无奈,只得先把他怀中抱着的一坛子酒挪开,想把他扶到榻上去睡。
    才一动,赵宗冕有所察觉,他睁开眼睛看了会儿,认出是文安王,便道:“王兄,你来了。”
    文安王道:“怎么喝这么多酒。”
    赵宗冕怔怔盯着他:“王兄,你确信那个……就是西闲吗?”
    文安王一震:“你说什么?”
    “我去看过了,”赵宗冕闭上双眼喃喃道,“我不信,那不是她,不是她。”
    “叫你不要去的,”文安王呆了呆,拧眉道:“你……你这是何必!”
    先前因看了那副场景,文安王受惊不小,回头对赵宗冕的描述尽量隐晦。
    没想到他居然自己去看了。怪不得会是现在这幅模样。
    而赵宗冕扶着他的肩头,问道:“王兄,你快告诉我,那不是小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