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4页
    大队长看向叶蓁:“蓁儿你有什么想法?”
    不等叶蓁开口,黄母抢先说:“我有想法,这事我去办,我能把潜伏在公家山附近的人全部捉回来。”
    大叔公看向大队长,眼神似乎在问:你岳母行吗?
    大队长点了点头:“阿婶,需要给您派帮手吗?”
    “不用,带你们去只会碍手碍脚,我一个人就行了。”
    黄母跟黄嫂子一样是个急性子,话落立刻站起身往外走:“等着,我一会就回来。”
    俗话说阴谋诡计在实力面前不值一提,黄母是真正的练家子,她说能把人捉回来,就能把人捉回来。
    大队长不放心黄母,带人跟上去。
    两个小时后黄母带回来三个小伙子,三个小伙子的年纪都在二十岁上下。
    “捉到三条大鱼,剩下的小虾米我放他们回去报信。”
    黄母松开手,三个小伙子摔到地上。
    大队长见过其中一个小伙子:“他是长廊生产大队大队长的孙子,名叫钱朝国,今年二十一岁。”
    钱朝国吐出一口吐沫:“你们赶紧把我放我,不然我爷爷一定会来这里找你们的麻烦。”
    黄母一脚过去踢飞钱朝国,钱朝国趴在地上起不来。
    黄母冷哼:“别废话,再废话割了你的舌头。”
    大队长急忙上去拉住黄母:“阿婶别生气,现在是新社会,需要讲法律法规。”
    黄母甩开大队长的手:“磨磨唧唧,一边去,我不想跟你说话。”
    大队长劝下黄母后便去收拾钱朝国三个人,按照之前商量好了,他喊人绑住他们的手脚,然后放出消息说他们捉到钱朝国三人,捉到他们时他们正在偷长木生产大队的柿子树。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周围的生产大队,一个星期后消息传到长廊生产大队。
    长廊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气得捏碎手里的杯子,但孙子还在人家的手上,只能装一回孙子,去领回自己的孙子。
    然而大队长可不是好说话的,大队长要求长廊生产大队赔偿长木生产大队五百棵柿子树,一手交树,一手交人。
    柿子树虽然随处可见,但是一个生产大队想要凑齐五百棵柿子树也不容易。
    大队长这是用柿子树的事威慑长廊生产大队的人。
    当然了,打一棒子后还得补上一颗甜枣。
    于是,在长廊生产大队送来五百棵柿子树时大队长表示长木生产大队可以组建拖拉机,只要他们可以找到组建拖拉机的材料,长木生产大队就能帮他们组建。
    长廊生产大队派人进入长木生产大队为的就是拖拉机,听了这话,钱朝国的爷爷立刻变了脸色,笑着跟大队长称兄道弟。
    随着长廊生产大队的离开,长木生产大队可以组建拖拉机的消息也跟着传了出去,附近的高木生产大队和五木生产大队纷纷上门打探消息。
    与此同时,叶蓁带上沈西和赵礼去高木生产大队传授嫁接技术,这是早就约定好的事情。
    嫁接技术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叶蓁把有关嫁接技术的理论知识绘成彩色的画册,到达高木生产大队时先把画册交给大队长,然后再手把手教他们嫁接技术。
    她在高木生产大队教了一个多月,又在长木生产大队教了一个多月。
    等她返回长木生产大队时秋天已经过去,冬天也即将过去,春天正在来往长木生产大队的路上。
    今年的春节在二月中旬,准确的日子是二月二十七日。
    叶蓁依然是跟长木生产大队一起度过1970年,一起迎接1971年。
    这一年,叶蓁三十九岁,东南西北进入十七岁,最小的沈山也成了四岁的孩子。
    新的一年到了意味着长木生产大队会变得非常忙碌,因为今年叶蓁准备弄大棚种植。
    年初十的早上,长木生产大队十六岁以上的男男女女齐聚一堂,他们要去搭建大棚。
    叶蓁哈出一口气,手上穿着从长青带过来的羊绒手套,头上戴着从长青带过来的羊绒帽子,脚下穿着南乡的雨鞋。
    一伙人冒着大雪进入公家山,然后穿过公家山到达公家山的南边。
    他们要在这里建大棚。
    叶蓁放下锄头,黄嫂子拿出水壶喝一口滚烫的热水:“咱们能在三月中旬搭好你说的那个大棚?”
    叶蓁拿出设计稿:“肯定可以,这是设计稿。其实搭建大棚很容易,就跟搭建茅草屋一样简单。”
    黄嫂子看一眼设计图,设计图上的图画确实很像茅草屋,不过茅草屋可不能控制温度。
    休息一会,叶蓁站起身说话:“同志们,咱们要在这里建大棚。”
    “这里是建大棚的中心区域,由黄校长负责;这里是大棚的外部区域,由赵义国同志负责。”
    她将所有人分成几个小组,选出其中的组长,让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工作。
    建大棚确实很简单,难的是操控里面的温度。
    这里没有电,更没有现代化机器,叶蓁只能沿用古老的方法建造大棚,那就是在大棚里面盘炕。
    “校长,这个炕真的暖和吗?”
    “校长,这个炕看着跟土灶差不多,咱们要在哪里烧火?”
    “校长,我觉得这个炕不实用,倒不如将炕改成地炉,咱们长木生产大队祖祖辈辈都用地炉。”